找到相关内容733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我认识世界 ——对冯契广义认识论的一种解读和引申

    就未能区分以下几对概念:具体思维和辩证综合、具体真理和智慧、无限的前进运动和无量。   ⑽这里的“理性直觉”大致相当于《智慧》中的“体会”。   ⑾我把《智慧》中所讲的“无量的妙用”理解为元学概念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592084.html
  •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

    有忘机客。涉有本非取,照空不待析。万籁俱缘生,窅然喧中寂。心境本同如,鸟飞无遗迹。   在禅堂的幽然之境中,诗忘怀了一切世间的烦恼、争逐,而深深体会到“忘机”之乐。柳宗元在永州于佛学“独有所得”,...

    张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692118.html
  • 一本不该被冷落的著作——关于弘一法师和《韩握》三题

    陈慧剑先生那里得到这本书,经再三阅读,就以下三题说些体会,就正于方家。   《韩偓》一书,是弘一法师在1935年至1942年间,授意并具体指导其在家弟子高文显执笔编著的一本历史人物传记,弘一法师为它...

    徐正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2992389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下)

    有了解自己吗?   2、体会出身心灵吗?   3、该如何观察自己?   成功的智慧-看清真相   有智慧的人,学会“放下”;有执着的人,学会“拥有”。放下需要   学习,执着却是与生俱来!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092390.html
  • 禅的少林寺 武的少林

    下来。”   在二祖庵,我没有找到禅境,那是另一个世界的心境,若你不去除红尘俗念,就没法体会到。   当年,一个印度僧人和一个中国僧人,分别居于嵩山幽谷中的两座山峰,相距数公里,并不彼此多相往来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793143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体会说:探求来答的要点,法身有三种含义:一、法身便是诸法实相,无来无去,与涅盘一样:二、法身和神通变化一样,没有四大五根,如水中月、镜中像之类:三、法性生身是真法身,能久住於世,犹如光辉的太阳。这三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
  • 听净空法师讲经笔记摘录

    修到这个境界?放下万缘,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,这个话讲得很笼统,一般初学人不容易体会得到,所以我觉得没法子,常常跟大家讲十六个字,“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、贪嗔痴慢。”这十六个字害人,害死人了,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学佛|修行|净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9071093514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方向须在入定中去辨别;第四,所谓往生净土,不是作为色身的实物质离开地球,而是作为第八识,或曰阿赖耶识、种子识、神识,这个无有形质的场物质往生;第五,很多修行境界,须是真实修行的人才有体会和认识,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一花一世界:天下赵州生活禅

    的想法,许多的问题,而这些问题与想法,成为参禅者体会禅心的阻碍。因此,赵州以“庭前柏树子”来教导他,要领会眼前的即是真实的,把握当下,就是契入禅境,从而截断参禅者的妄念。   比如“吃茶去”。  ...她柔弱,谦恭温顺,处处为人设想,生怕碰弯他人一根毫毛,惊动他人桌上一粒纤尘。我想,没有做过女人,就不会成为菩萨。因为设若没有体会女人无微不至的关爱,菩萨无缘不在的慈悲,注定无法想象。从对男人、丈夫、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79408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

    。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。学佛的人,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《宗镜录》和《万善同归集》等。念佛的人,亦应了解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要认识自性净土,舍妄归真,勿得向外别求。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种真理,随他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3.html